![]() |
18世紀時,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流行著由大提琴、小提琴加上大鍵琴或古鋼琴的奏鳴曲式,這是介於演奏廳和波龍音的型態,也就是是典型的室內樂。當時除了海頓、貝多芬、莫札特名,主要的室內樂作曲家有 Hoffmeister 、Vansal、 Pleyel 和 Kozeluch ;其中又以〞柯傑路夫Kozeluch〞 最多產。63闕的作品使他睥睨古典時期其它作曲家。
柯傑路夫 Kozeluch(1747-1818)生於波希米亞,當時是奧匈帝國的領士。1778年便赴維也納發展,1792年愛指定為宮廷作曲家。他的室內樂作品受歡迎的程度,在當時還超過莫札特;他也是一位技巧卓越的演奏者。同時他還寫了不少的交響曲及合唱音樂,但皆不及室內樂重要。 這部作品約在1780左右完成,均衡的形式和精巧的樂器對話,復以 Kozeluch本身高超的古鋼琴彈奏技巧,更為曲子添加明亮歡愉的效果,一些精采的過門和慢板樂章的感性深沉,都是他成為當時最受歡迎的作曲家之魔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