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FRC 9601 台灣海峽兩岸 客家音樂 戲劇音樂 Hakka (1CD)

中法文化基金會、等各單位贊助,實地採風錄
NT$40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已銷售: 0 件
商品介紹
I.源流
客家採茶戲發源於明末贛南安遠九龍山的茶區,是土生土長的民間歌舞小戲,贛南山區自古盛產名茶,在清代贛南出的儲山茶,九龍山茶和盤古茶列為貢品,隨?茶葉之發展,勞動人民閒暇娛樂之須要,以采茶勞動為内容的”采茶歌”,以茶燈為道具,茶農勞動動作為舞蹈内容的山歌”采茶舞",以二個花旦,一個小丑為主要演員的”三角戲,因此相互結合而發展成小戲,因開始形成的時候,不論是人物,動作,歌唱和故事皆與茶相接有關,故又稱《ゑ采茶戲》,贛南采茶戲從十七世紀形成以來,不斷的發展,演出的内容由茶山生活擴大到農村生產勞動,愛情,商貿等主題,流行地區也擴展到江南各省的客家地區,其稱謂也因地而異:在江西叫“三角班,”茶籃燈”,“燈子”,兩湖地區稱”採茶”或”茶歌”廣西叫唱采茶”或”採茶歌”,在台灣稱”三角採茶”等等為了適應各地觀眾不同的欣賞要求,采茶戲勢必要演各種不同的題材,並受各所在地地方戲的影响,尤其是近半世紀以來,在表演形式,唱腔,服飾,道具上,各地的客家采茶戲,除保有共性之外,也各自發展了特色,以今日贛开采茶戲而言又分”老采茶和”贛采茶戲”,在閩西和粤東北地區,漢劇還是很流行,而粤東北是梅州市歌家采茶戲最流行的地區,粤北韶關市的采茶戲尚能兼顧到傳統和新創的戲碼,,而台灣除了殘存的”客家採茶戲”外,近幾十年來受流行在台灣的”歌仔戲和其他中國傳統戲劇的影响又產生了”客家歌仔
採茶戲”和客家採茶戲”.本唱片以介紹以上台灣海峽兩岸的客家戲劇音樂為主,其他在廣東花朝戲和閩西,粤北的漢劇因受篇幅和時間的限制無法在本唱片中介紹.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