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楊納傑克Leoš Janáček,1854年7月3日-1928年8月12日,捷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與民俗音樂學者。其主要的創作融入了大量摩拉維亞與斯拉夫的名俗音樂元素,並運用較為現代曲風詮釋。與安東寧•德沃夏克和貝德里赫•斯美塔那一起,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常年來採集故鄉摩拉維亞的[民歌],觀察民間的語言和自然聲響,這些研究被包含到他的作品裡,因此楊納傑克從他同時代歐洲音樂主流分化出,而成為二十世紀的音樂風格創新者與重要的音樂家之一。
巴卡拉Bakala(1897-1958)生於捷克霍爾索夫地方,幼年時期在楊納傑克設立的管風琴學校中就讀,受作曲家本人親自指導。他與另一位學生,鋼琴家費古斯尼同受大師的喜受,並在大師面前多次演出大師作品的鋼琴部分。從1926年起,他定期指揮Brno廣播交響樂團;1929-1931年則任Brno歌劇院音樂總監;二次大戰後,又出任Brno愛樂常任指揮。巴卡拉的指揮生涯,都在捷克境內度過。他對於捷克民族作曲家的作品,用發自心底的誠摯和熱情來演奏,他的譯釋帶著純粹的莫拉維亞要素,充滿撼動人心的力量,使得蘇克、諾瓦克等作曲家作品由他演來道地而真實。 本輯收錄巴卡拉指揮楊納傑克的六首舞曲,多瑙河交響曲、小交響曲、狂想曲、彌撒等作品,揭開捷克大師的神祕面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