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尼爾斯·威爾海姆·蓋德 Niels Wilhelm Gade 1817-1890,丹麥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管風琴家。早年在哥本哈根擔任小提琴手,1840年寫出成名作序曲《奧西安的回聲》。1843年孟德爾頌指揮其第一交響曲在萊比錫首演,後到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1848年返哥本哈根,創建哥本哈根音樂學院。
1847 年孟德爾松去世後,蓋德被任命為首席指揮,但 1848 年春天普魯士和丹麥之間爆發戰爭,蓋德被迫返回哥本哈根。在哥本哈根,蓋德結識了作曲家科尼利厄斯·古利特,他們一直是朋友,直到蓋德去世。蓋德成為哥本哈根音樂協會(Musikforeningen)的董事,並一直擔任該職位直至去世。他建立了一個新的管弦樂隊和合唱團,同時開始了丹麥最著名的音樂家的職業生涯。在他的領導下,音樂俱樂部達到了頂峰。他也曾擔任過管風琴演奏家。儘管他失去了聖母大教堂(今天的哥本哈根大教堂)管風琴演奏家的崇高職位,讓給了約翰·彼得·埃米利厄斯·哈特曼(Johan Peter Emilius Hartmann),但他從1850 年起一直在哥本哈根的霍爾門教堂服務直至去世。蓋德與哈特曼(蓋德於1852 年與哈特曼的女兒結婚)和霍爾格·西蒙·保利共同擔任哥本哈根音樂學院院長,並於1861 年成為宮廷指揮,並於1876 年領取政府退休金。他對許多斯堪的納維亞作曲家產生了重要影響,他鼓勵並教授愛德華·格里格、卡爾·尼爾森、路易斯·格拉斯、埃爾弗里達·安德烈、奧托·馬爾林、奧古斯特·溫丁和阿斯格·哈默里克。 蓋德的作品包括八首交響曲、一首小提琴協奏曲、室內樂、管風琴和鋼琴作品以及一些大型康塔塔,其中包括《科馬拉》(Comala,1846)和《埃爾沃斯庫德》 (Elverskud,1853),他稱之為「音樂會作品」(koncertstykker)。這些產品在 1848 年後被視為浪漫民族主義的作品, 有時以丹麥民間傳說為基礎。顯然蓋德從未評價《新娘華爾滋》(布魯德瓦爾森)。奧古斯特·布農維爾(August Bournonville)在他的芭蕾舞劇《民間故事》(Et Folkesagn)中拯救了它,並成為丹麥婚禮的重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