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O 999573 羅森伯格瑞典民謠組曲弦樂協奏曲 Hilding Rosenberg Concerto No1 & No4 / Suite on Swedish Folk Tunes Op36 (1CD)

Deutsche Kammerakademie Neuss
Johannes Goritzki (conductor)

瑞典作曲家、指揮家 羅森伯格 Hilding Rosenberg於1892年6月21日誕生於波斯約克羅斯特.
他被普遍認為是瑞典第一位現代主義作曲家,也是20世紀瑞典古典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並與荀伯格和·韓德密特建立了聯繫。1932年,他被任命為瑞典皇家歌劇院的教練兼助理指揮,兩年後成為該團的首席指揮,儘管從那時起,作曲開始在他的指揮生涯中佔據突出地位。他擔任瑞典皇家音樂學院副院長, 1951 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且是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榮譽會員。

瑞典作曲家、指揮家 希爾丁.羅森伯格 Hilding Rosenberg(1892年6月21日-1985年5月18日)。他被普遍認為是瑞典第一位現代主義作曲家,也是20世紀瑞典古典音樂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他出生於博斯約克洛斯特,曾是一名管風琴演奏家(1909 年完成考試),年輕時曾擔任音樂會鋼琴家和音樂教師。 1915 年,他開始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學院恩斯特·埃爾伯格。後來,他任教的老師包括威廉·斯滕哈默(對位法) 和赫爾曼·謝爾興(指揮)。斯滕哈默在他編排的音樂會中演奏了羅森伯格的幾部早期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遊歷歐洲,成為傑出的指揮家。 1920 年,他獲得獎學金在柏林、德勒斯登、維也納和巴黎學習,並與阿諾德·荀伯格和保羅·韓德米特建立了聯繫。1932年,他被任命為瑞典皇家歌劇院的教練兼助理指揮,兩年後成為該團的首席指揮,儘管從那時起,作曲開始在他的指揮生涯中佔據突出地位。
雖然他早期的作品受到西貝流士的影響,但他很快就引領瑞典作曲家擺脫晚期浪漫主義風格,並被認為有些激進。他的作品涵蓋所有體裁,從14部弦樂四重奏作品(1920-1972年)和8部交響曲(1917-1974年,包括第二交響曲《墳墓》 、第四交響曲《約翰內斯·烏彭斯》、第五號交響曲《奧塔加德斯瑪斯塔倫》和第六首歌曲曲:第一號曲:第一號曲:三曲鋼琴協奏曲曲:第二號曲) 。他也為劇院創作了大量作品(總共約50部樂譜),其中包括九部歌劇作品。他曾私下教授卡爾-比爾格·布洛姆達爾(Karl-Birger Blomdahl)、英格瓦·利德霍爾姆(Ingvar Lidholm)和丹尼爾·博茨(Daniel Börtz)等人作曲。他認為:「一個人的創作基礎在於過去的經驗,在於他人的經驗,也在於自己的經驗,在於他所知道的、讀過的或熟悉的一切。」
他的小提琴協奏曲被選入1936年古斯塔夫·莫蘭德執導、英格麗·褒曼和戈斯塔·艾克曼主演的電影《間奏曲》的配樂。他也為1944年阿爾夫·舍伯格執導、英格瑪·伯格曼編劇的電影《異類》(英文名:Torment或Frenzy )創作了音樂。羅森伯格於 1951 年至 1953 年擔任瑞典皇家音樂學院副院長, 1951 年獲得烏普薩拉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並且是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榮譽會員。他於斯德哥爾摩布羅馬去世。
羅森伯格 瑞典民謠組曲. 弦樂協奏曲. Hilding Rosenberg Concerto No1 & No4 / Suite on Swedish Folk Tunes Op36 Hilding Rosenberg Suite on Swedish Folk Tunes Op 36 Concerto for strings No. 1 Concerto No 04 for Strings Deutsche Kammerakademie Neuss Johannes Goritzki
NT$50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已銷售: 0 件
商品介紹
  1. Suite on Swedish Folk Tunes Op 36
  2. Concerto for strings No. 1
  3. Concerto No 04 for Strings
迪米特里·泰爾扎基斯 Dimitri Terzakis 1938 年 3 月 12 日出生於雅典.是希臘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作家安傑洛斯·特爾扎基斯。
1959年至1964年間,泰爾扎基斯在雅典希臘音樂學院師從雅尼斯·帕帕約安努(Yannis Papaioannou)學習作曲,隨後又在德國科隆音樂學院學習了五年作曲,師從齊默爾曼(Bernd Alois Zimmermann)學習作曲,並跟隨赫伯特·艾默特(Herbert Eimert)學習電子音樂。他的作品曾在巴塞爾國際當代音樂節(1970 年)、達姆施塔特藝術家殖民地夏季課程(1970 年)和漢堡 Das Neue Werk 系列(1972 年)上演出。他在杜塞爾多夫音樂學院教授對位法和賦格(1974-94)以及拜占庭音樂和作曲(1989-94)。 1980年,他開始在納夫普利翁組織西歐和東南歐音樂暑期課程。 1985-6 年,他擔任漢斯艾斯勒音樂學院作曲客座教授。 1994 年至退休期間,他擔任萊比錫孟德爾松音樂與戲劇學院作曲系主任。他自 1985 年起成為德國公民,目前在德國萊比錫和希臘納夫普利翁生活和創作。
作為作曲家,泰爾扎基斯的音樂從擴展的調性(前奏曲(1961)和傳奇(1964))開始,轉向12 音符序列(例如小交響曲(1965)),然後對微間隔和滑奏進行富有成效的探索,主要是他基於拜占庭音樂的旋律。近年來,泰爾扎基斯認為西方和聲、複音音樂和平均律系統僅構成音樂演變中的一個延伸插曲,這日益導致他基本上走向單音輸出。在這方面,他借鑒了希臘傳統音樂以及地中海和近東其他地區的例子。泰爾扎基斯創作了大量交響樂作品、室內樂作品、聲樂藝術歌曲和合唱作品,例如為阿馬科德樂團創作的《艾斯庫羅斯》之後的《卡珊德拉》。他也創作了三部歌劇:《環球馬戲團》(Circus Universal) (1975)、《托馬斯·托爾克馬達》(Thomas Torquemada) (1976) 和《赫爾墨斯》(Hermes) (1984)。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