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 Art CD831 史托柯斯基普羅高菲夫名曲 Stokowski Tchaikovsky Prokofiv Romeo & Juliet Alexander Nevsky Op78 (1CD)

Hilversum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Sophia van Sante (mezzo-soprano)
Leopold Stokowski (conductor)
NT$40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已銷售: 0 件
商品介紹

Tchaikovsky



1.     
Romeo and Juliet,
fantasy-overture for orchestra in B minor (3 versions)



 



Prokofiev



2.Romeo and Juliet, ballet in 4 acts, Op.
64: Juliet's Variation



3.Romeo and Juliet, ballet in 4 acts, Op.
64: Juliet's Death



4.Romeo and Juliet, ballet in 4 acts, Op.
64: Juliet's Funeral



 



Prokofiev



5.Alexander Nevsky, cantata for
mezzo-soprano, chorus & orchestra, Op. 78

普羅高菲夫Prokofiev 1891-1953,是一位蘇聯作曲家。他曾數次獲頒「史達林獎」,死後被追授「列寧獎」。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是普羅科菲耶夫為謝爾蓋·愛森斯坦 1938 年的電影《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創作的配樂。本片的主題是 13 世紀利沃尼亞騎士團入侵諾夫哥羅德共和國領土,佔領普斯科夫市,召喚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王子保衛羅斯,以及他隨後的勝利1242 年戰勝十字軍。樂譜的大部分歌曲文本均由詩人弗拉基米爾·盧戈夫斯科伊(Vladimir Lugovskoy) 創作。
1939年,普羅科菲夫將電影配樂改編為康塔塔: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作品78,為女低音(通常由女中音演唱,但實際上不屬於這個音域)、合唱團和管弦樂團。它是為數不多的在標準曲目中佔有一席之地的電影音樂例子之一(基耶中尉是另一個),並且仍然是 20 世紀最著名的康塔塔之一。
史托柯斯基,1882-1977年,英裔美籍指揮家,他曾在牛津皇后學院及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求學,師事霍特學習風琴,隨大衛斯及史丹佛學樂理及作曲,18歲就是畢卡第里聖占姆教堂的風琴手,23歲前往美國,成為紐約聖巴所洛梅教堂的風琴手兼指揮,27歲成為辛辛那提交響樂團的指揮,3年後轉任費城管弦樂團指揮1931年成為該團的音樂總監,在職期間他將管弦樂團的座位改變,將小提琴移到左邊,將大提琴移到右邊,為著名的〞費城之聲〞的創始人,使弦樂器發出近似美聲唱法的弦聲。他又是改編的高手將銅管樂器來獨奏片段,他也是一位注重音響效果的大師,參與錄音的品質,直到九十高齡還指揮並且注重音響效果,常常親自監聽錄音的水準,故其指揮的音樂唱片,音響效果是第一流的水準。本片是他在1951.55.70年與Hague Residentie及南西德電台,與Hilversum電台交響樂團的錄音。柴可夫斯基與普羅高菲夫二人的羅蜜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另加亞歷山大尼文斯基,都是精彩音響效果及高潮疊起的發燒音樂,珍貴的管弦樂曲版本。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