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品35,是布拉姆斯完成於1863年的鋼琴變奏曲作品,發想自帕格尼尼第24號隨想曲。以布拉姆斯典型的作品而言,這首變奏曲一反常態的相當炫技,並且以感情的詮釋與對技巧要求的嚴苛聞名,作家David Dubal形容這是「鋼琴作品中的傳奇;而且『技巧艱澀』」「最困難而細緻的鋼琴作品之一」。
F小調鋼琴五重奏,作品34。布拉姆斯 於 1864 年夏天完成,並於 1865 年出版。它是獻給黑森州安娜公主殿下的。就像大多數在羅伯特舒曼的鋼琴五重奏(1842)之後創作的鋼琴五重奏一樣,它是為鋼琴和弦樂四重奏(兩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寫的。這部作品「通常被稱為他的室內樂之冠」,最初是作為弦樂五重奏(完成於 1862 年,為兩把小提琴、中提琴和兩把大提琴譜寫的)。布拉姆斯將五重奏改編成兩架鋼琴奏鳴曲(布拉姆斯和卡爾陶西格以這種形式演奏),然後布拉姆斯毀掉了弦樂五重奏的原始版本,但將奏鳴曲出版為作品。 34b.作為鋼琴五重奏,它於 1866 年 6 月 22 日在萊比錫音樂學院首演。外部樂章在和諧方面比平常更具冒險精神,而且效果令人不安。結局的引子,其半音的上升,尤其引人注目。鋼琴和弦樂在這部作品中扮演著同樣重要的角色,斯瓦福德指出其「表達的統一」和一貫的黑暗情緒:「有時是痛苦的,有時(在諧謔曲中)惡魔般的,有時是悲劇性的。 李希特 Sviatoslav Richter,蘇聯鋼琴家,1915年生,其雙親亦為鋼琴家,自小習琴展露天才之音樂家,他在19歲就能正式演出,22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師事紐浩斯等大師,34歲畢業。但在習音樂的學生時期就聲名遠播,因為他30歲時在全蘇聯參加鋼琴音樂大賽勇奪大獎。畢業那年亦得〞史大林音樂大獎〞隨後在全蘇聯和東歐作巡迴演出因此博得讚賞及出名,1958年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到蘇聯作巡迴演出時,李希特被邀請擔任獨奏家。之後他並在全球演出,各地評論家都欣賞他那每一音都無懈可擊的藝術,可說是本世紀中蘇聯偉大的鋼琴家之一。 本片是他於1967年的法國巴黎的實況演奏。曲目是舒曼鋼琴協奏曲,琴技如日中天的氣勢!加上成熟穩重的完全詮釋,真是珍貴的鋼琴音樂寶藏,再加上收錄傅尼葉的大提琴幻想曲,巴夏曼中提琴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