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格尼尼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他是歷史上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尼科羅•帕格尼尼出生於在現今義大利的熱那亞,帕格尼尼在五歲的時候,他父親開始敎他曼陀鈴,七歲時便開始學習小提琴,更在十歲時就開始作曲了,十三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次公開演出。從十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在他十六歲時,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一位不知名的女性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吉他。 在他23歲的時候,他又重新出現在樂壇,當他不再旅遊時,他成為了PRINCESS LUCCA的宮廷樂隊總監,他在米蘭(1813年)、維也納(1828年)、倫敦和巴黎(1831年)首演以後,他高超的小提琴技巧在人們之間廣為流傳,帕格尼尼是世界上第一個不須別人資助而可以到世界各地巡迴表演的音樂家,而且他還非常聰明。他成為一個超級巨星,並用他那魔鬼般的技巧演奏。以色列小提琴家伊夫里•吉特利斯曾說:「帕格尼尼不只是一個發展……先是有了前面的這些(小提琴家),然後帕格尼尼橫空出世了。」儘管帕格尼尼所採用的一些小提琴技巧在當時已經出現,技巧發展卻已經停滯不前。科萊里(1653年-1713年)被認為是小提琴技巧之父,他將小提琴的地位從伴奏樂器提升到了獨奏樂器。巴赫(1685年-1750年)的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BWV 1001-1006)奠定了小提琴的復調演奏能力。第一部對小提琴技巧進行系統研究的作品是彼得羅•洛卡特利(1693-1764)的24首隨想曲,在當時因難度過高而無法演奏。當時的傑出小提琴家們更為關注的是音調和弓法(弦樂演奏家們稱為「右手技巧」)這兩個最基本但是很關鍵的問題。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伊曾抱怨說在帕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和管弦樂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帕格尼尼可以在一個把位上用四根弦演奏出三個八度,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是難以想像的。 有一個傳說:帕格尼尼將他的靈魂出賣給了魔鬼,換來他那高超的技巧,對於這個傳說帕格尼尼很滿意,甚至有人說這是他自己說的,在他演奏時,他會翻白眼,他搖晃的站姿、長而零亂的頭髮、蒼白的臉龐、憔悴的身軀都讓這個傳說顯得更加真實,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讓觀眾流淚,有的人甚至還暈倒。 帕格尼尼給那他唯一曾經擁有過的小提琴取名叫大炮,主要是反映這琴本身所發出來的聲音有如大炮一般,這把小提琴的弦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這和其它為了避免演奏到其它弦而有個曲度的提琴是完全相反的,而這把特別的提琴確也讓帕格尼尼能夠一次拉出兩條或許是三條弦的樂音。 柯岡Leonid Kogan,1924-1982,繼蘇聯小提琴家〞奧依斯特拉夫〞後名氣最高的小提琴演奏家,他除了擁有奧依斯特拉夫音色明澄的音質外,更加添了銳利的技巧表現,他於七歲學習小提琴,十歲進入〞奧爾〞的門徒揚波利斯基習琴,十七歲在莫斯科展開第一次的獻藝,23歲輕易取得在布拉格的小提琴大賽冠軍,27歲由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同年勇奪〞伊利沙白王后小提琴大賽冠軍,31歲至西歐各國巡迴演出展露其精湛的琴藝。柯岡與鋼琴家吉利爾斯的妹妹結婚,他太太也是鋼琴家,常替他伴奏。他並和羅斯波維奇與吉利爾斯曾組成三重奏樂團。他使用一把〞1726年的名琴Guarneri del gesu 柯岡不幸於1982年11月17日在Mytischa火車站心臟病發作逝世。 本片是他在1955年在巴黎的演出,由la societe des concerts du conservatoire樂團演出,小提琴名曲帕格尼尼小提琴協奏曲及西班牙交響曲,旋律是美的暢快,人聽人愛的美品而柯岡其琴技出神入化,堪稱美的化身,精彩之至,錄音優美珍貴收存名琴巨師的好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