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 CAMERA 77088 斐特烈大帝長笛奏鳴曲 Friedrich der Grosse Flute Sonata No2 No117 No9 No11 No14 (1CD)
Marianne Steffen Flote Stanislav Heller Cembalo
腓特烈大帝 Friedrich II,是1740-1786年間在位的普魯士國王,逝世於 1786 年 8 月 17 日德國波茨坦無憂宮. 他對所有藝術都感興趣,他自己起草設計波茨坦的無憂宮,並聘請建築師克諾伯斯多夫興建。他收有很多名畫,吹得一口好長笛(長笛教師 Johann Joachim Quantz),同時還能夠進行作曲。
腓特烈二世 Friedrich II,史稱腓特烈大帝,是1740-1786年間在位的普魯士國王。他主要的成就包括西里西亞戰爭中的軍事勝利、對普魯士軍隊的重組、參與對波蘭領土的瓜分,腓特烈年輕時對音樂和哲學的興趣高於對兵法的興趣,以及對藝術與啟蒙運動的支持。腓特烈是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位被封為「在普魯士的國王」的君主,他在吞併皇家普魯士後便開始自稱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在1740年6月1日(其父逝世的翌日)登基,年方28歲。受法國啟蒙哲學思想薰陶的腓特烈二世甫一繼位,就被當時人們認為將是一位善於思考、敢於打破專制統治的開明國王,甚至可能偏於文弱。的確,他一上臺就解散父親的普魯士巨人擲彈兵團(留一個中隊作儀仗護衛),而且下令禁止軍中體罰士兵(這個命令後來在戰爭中撤銷),同時採取開放言論自由、分派糧食給市民、禁止刑訊的措施。但腓特烈擁有祖、父遺留下來的精良軍隊和充足國庫,本人對戰爭也不是生手。最重要的是,腓特烈登基不久就出現普魯士擴張的良機——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立即打破人們的固有印象,積極發動並參加戰爭。 他對所有藝術都感興趣,他自己起草設計波茨坦的無憂宮,並聘請建築師克諾伯斯多夫興建。他收有很多名畫,吹得一口好長笛(長笛教師 Johann Joachim Quantz),同時還能夠進行作曲。他於1747年在無憂宮與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會面。除了母語德語,腓特烈二世還能說法語、英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與葡萄牙語。他也能聽懂拉丁語、古希臘語和希臘語,還有希伯來語。他晚年的時候,還去學習斯拉夫語與巴斯克語。 本片是他為長笛所寫的六首長笛奏鳴曲集,曲調均是優揚而俱巴洛克風旋律,音質,音場都是首屈一指的美音。
普魯士國王 斐特烈大帝 長笛奏鳴曲 Friedrich der Grosse Flute Sonata No2 No117 No9 No11 No14
班達 Franz Benda,捷克小提琴家兼作曲家,1709年11年22日出生於波西米亞的艾爾特,1786年3月7日逝世於波坎坦附近,他在1718年就加入布拉格的聖尼可拉斯教堂的唱詩班,但一直到師事洛貝爾等大師之後才正式的展開習樂生涯,二十四歲他加入加冕王子的手下的管弦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1771年他升任為小提琴首席。本片是班氏為長笛所寫的六首長笛奏鳴曲集,曲調均是優揚而俱巴洛克風旋律,音質,音場都是首屈一指的美音。